close

今天來認識咖啡豆袋子上的英文和數字意思

舉例來說~

這次拿到的印尼曼特寧咖啡豆的袋子上面印著:Mandheling G1 SCR 18

6CE2A434-89AA-4B15-BB9A-9DCE710559EA.jpg

對於出產地、製造時間這些文字就不再特別解釋

對於G1和SCR 18 我就比較好奇!

因為網路上查到的中文文張對於咖啡豆上的分級解釋眾說紛紜

於是決定自己查原文資料看是否有比較中肯的解釋

 

參考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sation 提供的文章: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een Bean

Reference: http://www.ico.org/projects/Good-Hygiene-Practices/cnt/cnt_en/sec_3/docs_3.3/Grading%20&%20class.pdf

 

自行消化後將重點列出

因為是自行翻譯,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指教~

 

基本上咖啡生豆在出口前會被分類、分級,目的是希望可以透過品質標準,可以產出品質可以互相比擬的商業地區,也藉此可以促進公平的定價制度。

但實際上全世界並沒有一個統一定義生豆分級、分類的標準。每個咖啡豆出產地對於生豆的分類有自行訂定的標準,所以在生豆出口之前,基本上都要符合該出產國家的最低標準。

嚴格來說,生豆的分級指標主要是定義豆子的尺寸/大小,最常用的標準篩網是1/64英吋。

例如:分類在18級(grade 18)生豆是會用16 17等級的篩網,留下來的就是18級的豆子

 

生豆分類基本上就是依據咖啡豆的尺寸分類。

通常海拔較高的地區豆子比海拔較低的密度較高、也叫大顆。同樣的,生長在較高海拔的咖啡豆,通常咖啡豆的風味特徵更好!而且豆子的尺寸和其所屬的級距也會影響烘焙條件。

 

補充~依據SCAA標準,通常生豆分類會以350克為樣本來進行

常見的咖啡豆分類、分級標準如下:

  1. 海拔 altitude
  2. 地區 region
  3. 品種 botanical variety
  4. 處理方式 Preparation method (wet vs dry)
  5. 咖啡豆尺寸  bean size
  6. 咖啡豆形狀與顏色 bean shape and colour
  7. 瑕疵豆數量 number of defects
  8. Permissible defects
  9. 咖啡豆密度 Bean density
  10. 杯測 cup quality 

 

在咖啡豆生產地,這些條件可以再延伸的更詳細與複雜,但是同時也會造成更多的困惑~有時候也會被錯誤使用。

豆子的分類系統也因著買家的需求而演變,國際上基於安全考量,瑕疵豆中帶有被污染的風險程度增加,因此也建議依據瑕疵程度來分級應該更重要。

各國對於出產豆的類別描述請見原文網址,

我就針對這次的印尼豆例子來說明豆子的非類

依據瑕疵豆的數量來分類:

Classification by defects (robusta/ 註:羅布斯塔豆會透過另一篇文章分享)

Grade 1的等級算最好的囉!(total value of defects maximum 11)

瑕疵分數越大的話,等級數字就越高(Grade 2, 3, 4a, 4b….)

印尼有各種瑕疵標準來做為其評比依據,我就不在此多描述

話說,也順便認識在咖啡店家常見常聽的肯亞AA水洗

肯亞出產的AA豆屬於Screens: 17 and 18 = 7.2 mm (可以通過7.2mm的篩網)

AA等級中還會再分出更優秀的等級~

另一個不常見的等級:PB (=Peaberry) ,中文稱圓豆

這種pb通常具有強烈的香氣、也是很好的豆子

希望有一天也能試試PB的味道~

 

在此也分享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整理不錯的咖啡豆等級文章(中文):

http://coffee.yipee.cc/776/%E5%92%96%E5%95%A1%E9%81%B8%E8%B1%86%E8%88%87%E5%88%86%E7%B4%9A

 

因為同時間也拿到另一個咖啡袋上印著ecom-coffee 字樣

於是上網查了一下

ECOM Agroindustrial Corp. Ltd 公司主要販售咖啡、棉花、可可豆,產地來源來自世界各地高達40的國家,也是致力於產地永續經營發展的公司

我們喝的豆子也是來自於Ecom唷~

arrow
arrow

    roastriderlov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